冬日進補,溫補為主
來到冬季的節氣「大雪」,雖然香港不會下雪,但通常這節氣後,寒流漸多,自古以來人們會趁這時候進補。根據中醫學說,冬季是人體精氣納藏的季節,的確適合進補,好為來年的健康打下基礎。
冬季飲食以溫補為主,避免寒涼食物,宜選溫熱性食材,更要着重「養氣補腎」!只要養好腎,人體就有足夠的能量禦寒,不易疲勞,頭髮也會烏黑潤澤,面色更好。那補腎該如何入手?大部分的黑色食材有補腎作用,例如黑米、黑豆、黑芝麻、黑木耳、黑棗、烏雞、黑海參等,除了直接食用,大家不妨用來煲湯!始終冬天來碗熱湯是最能暖身驅寒,還有種難以言喻的幸福感!
講起冬天的補腎湯水,就不得不提螺肉!螺肉雖並非黑色,但它亦能補腎,還有滋陰潤肺、養肝明目等功效,難怪螺肉湯是冬天必飲。螺的品種有很多,當中以響螺最為名貴,那究竟應選用螺頭還是螺片? 螺頭是指螺殼內整個螺肉,味道較濃;螺片則是由大螺肉身上切片而成,價錢較親民,但味道亦很鮮甜,大家可視乎個人口味而決定用哪種。
今個冬天,自己煲推出兩款螺肉燉湯,一款是「蟲草花螺頭瘦肉燉雞腳湯」, 蟲草花性質平和,不寒不燥,有效加強上呼吸道的免疫力,容易感冒的人士更不能錯過。另一款是「猴頭菇螺片淮山燉瘦肉湯」,猴頭菇可健脾養胃,淮山則補脾胃,非常適合脾胃倦怠、食慾不振、體虛易疲累的人士飲用。 大家趕緊訂購啦,切勿錯過冬日進補的好時機!(12/2024)
秋意漸濃,滋補養身
秋意漸濃,早晚開始感受到陣陣凉意,濕度亦顯著下降,令皮膚容易乾燥過敏,是時候做好保養,幫皮膚補水及保濕,「打好底」迎接寒冬!除了關注外在,體內在保養同樣重要!因秋天最容易傷肺,當乾涼的空氣從鼻腔吸入呼吸道後,就會出現乾咳、氣喘、口鼻乾燥等症狀,也會影響大腸,導致津液不足而便祕。
所以秋天養生之道在於「養陰清肺」。首要是減少吃易傷陰津的煎炸、辛辣食物,避免令到身體滋潤的成分減少。另要多飲水,並多食具補肺潤燥功效的白色食物如梨、淮山、百合、雪耳、沙參、玉竹、麥冬等,這些食材很適合用來煲湯,例如最常見沙參玉竹湯!沙參本有南沙參與北沙參之分,但煲湯多選用北沙參,能養陰清肺,益胃生津。玉竹為百合科,同樣能養陰潤燥,還可紓緩乾咳、喉嚨痕等症狀,兩者搭配來煲湯,可相互協調,加強效用,確實是秋天必備的滋補養身湯水。
想舒舒服服嘆碗靚湯潤一潤,必定要試自己煲新推出的「沙參玉竹紅棗燉瘦肉湯」!其優勝之處是採用「燉」,以蒸氣加熱湯料,由於完全密封,水分不易流失,能鎖住食材的鮮味和香氣,令湯原汁原味,而且更可保存食材的藥效成分,令滋補效用更佳,非常適合秋冬滋補養生。(10/2024)
消暑清熱,祛濕健脾
炎炎夏日,嘆杯凍飲就最透心涼,即時消暑降溫,但原來同時會令脾胃受到寒氣影響而瞬間變冷,導致陽氣受損,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因此停滯。一旦攝取的食物及水份無法被身體使用,就會產生濕氣,若飲食上多食煎炸油膩、生冷、甜食及海鮮,使得濕氣進一步在體內淤積。
即使戒食以上濕氣重的食物,但香港的夏天偏向濕熱,濕氣較易侵襲身體。再者,現代人生活繁忙,少做運動,又常在冷氣房內,甚少流汗,這些外在因素亦會加重身體濕氣。
當身體濕氣太盛,作為除濕主要器官的脾胃,會因工作量暴增,導致脾胃虧虛。由於「脾主四肢」,當脾胃虛弱時,四肢會變得沉重疲倦,還會出現胃口欠佳、腹瀉、腹痛、大便溏稀等症狀。
因此,夏天不但要消暑清熱,還需祛濕健脾。凍飲雖令人立即涼快,卻傷脾胃,那該如何兼顧養生與消暑呢?建議大家飲用消暑祛濕的湯水,例如自家煲的「赤小豆粉葛瘦肉湯」,赤小豆有健脾益氣、利水袪濕功效,配上粉葛,不但能加強利水袪濕,還可清熱除毒、養陰生津,且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,建議飲湯時連湯渣一同食用,有助潤腸通便。
夏天大家時常躲進冷氣房避暑,喉嚨和皮膚特別容易乾燥,不如飲返個海底椰靚湯滋潤下!最新推出的「海底椰無花果淮山粟米瘦肉湯」就最適合不過!海底椰有清熱解燥、滋陰潤肺之效,加上無花果、淮山和粟米,能加強健脾功效,而無花果更可消食。大家唔想在漫長的夏天經常心煩氣燥,食慾不掁,這款湯水就可幫到你!(08/2024)
均衡飲食,強化免疫力
近年,香港人的健康意識加倍提昇。定期運動以及均衡飲食,成為朋友圈和社交媒體熱烈討論的話題。力求均衡飲食的家庭,他們都關注攝取所有必需的營養成分,如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質、健康脂肪、維生素和礦物質,確保飲食對身體健康有益。您的家庭也想展開您們的均衡飲食之旅嗎?我們建議您可以從一碗青紅蘿蔔排骨湯開始!
青紅蘿蔔排骨湯中的紅蘿蔔富含維生素C,有助於增強免疫系統功能,提高對抗疾病和感染的能力。而且蘿蔔含有豐富維生素A,有助改善夜間視力及維持皮膚組織健康。紅蘿蔔還擁有維生素K1(葉綠醌)和 B6,更有多種礦物質和鉀。這個湯特別適合需要增強免疫力的人士飲用。
另外,蘿蔔含有膳食纖維,有助於促進腸道健康和順暢的消化系統,對於預防便秘和維持腸道健康非常有益。您不知道如何煲青紅蘿蔔排骨湯?不用擔心,「自己煲」隨時為您服務。立即行動,開始您全家的均衡飲食之旅,為您的家人健康和幸福邁出一大步!(07/2024)
舒緩繁忙身心,提升腸道健康
忙碌的工作、家庭和沉重的壓力不斷影響身體的抵抗力。香港人出名敬業、勤奮,工作量確實很大,同時我們大多數人也需要遊走於不同的角色,照顧好家裡的長者、孩子,還要處理很多雜務。白天我們很少有時間輕鬆地享受一頓飯,食無定時,容易出現消化不良;而消化不良又容易引致便秘,導致皮膚變差。飲用「自己煲」湯水就可以幫你舒緩以上問題啦!
「自己煲」的木瓜花生眉豆瘦肉湯就十分適合工作繁忙的人士飲用。木瓜中含有木瓜蛋白酶,可以幫助分解蛋白質,促進消化吸收。花生和眉豆則富含膳食纖維,有助預防便秘並保持腸道健康。
而且,木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及維生素E,有助保持皮膚光澤。花生則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和不飽和脂肪酸,具有抗氧化作用,有助於維護皮膚健康。記得煲湯時配上低脂肪的豬肉,可以提升湯的鮮味。你想馬上享用到一碗健康又美味的湯嗎? 「自己煲」以真材實料,湯包有湯料原汁原味,以傳統港式廚藝,製作靚湯。
世界衛生組織指出,健康飲食有助於預防各種形式的非傳染性疾病 (Non-Communicable Diseases),包括糖尿病、心臟病、中風和癌症。煲湯將食材的味道及營養提取到湯水中,湯水好味又健康,同時也補充水分。飲湯是健康有營之選。(06/2024)
有效調理身體,食療靚湯不可少
中國人飲食文化源遠流長,其中廣東人廣為人知習慣煲湯喜歡飲湯,煲湯時會加入一些保健的藥材,希望藉着飲湯可以得到當中的營養,強身健體。中式的湯水配合不同的藥材,可以調理身體機能、排毒、祛濕、幫助消化等,而湯水的款式和配料亦都層出不窮,隨着四季的變化,配合不同食材,作為保健調理身體的一種食療。
中式湯水通常會加入一些較甜的蔬菜,例如粟米、合掌瓜、紅蘿蔔等等,也會加入肉類。煲湯後的蔬菜,其實也含有纖維和營養素,也可以食用以獲取當中的營養。而煲湯的肉類建議選擇豬展、牛腱等脂肪較低的肉類,如果用雞煲湯,建議先去皮,最好起骨,減少脂肪。選用低脂的肉類煲出的湯水,尤其是飽和脂肪會低很多,湯水亦會較為清澈,配合蔬菜的效果會更加甜美。
近年流行的正念飲食,推動有意識地飲食,享受食物,讓人們能夠經歷深入的飲食體驗。慢慢吃東西,細細品味每一口。促進更好的消化、身體可充分吸收。飲湯絕對是對這種生活和飲食方式的延伸。(05/2024)
中國人喜歡飲湯,認為湯水很有營養,食材主要包括肉類、配菜例如紅蘿蔔瓜類等等,還會加入一些乾貨,從飲湯達致保健功效。
肉類配料,很多人會喜歡放一些含有骨頭的肉類,例如豬骨、牛尾骨等等,認為含有豐富鈣質,亦認為用雞煲湯會達到滋補的效果。從營養角度來看,骨中的鈣質並不會溶在湯水之中,而肉類的蛋白質,也只有極少量會釋放在湯水中,大部份會保存在湯渣內。而雞肉有滋補作用,從科學理論並沒有特別根據,雞肉含有高蛋白質,但必須吃雞肉才可以得到,飲湯,並未能提供大量蛋白質。除非用燉雞的方法將雞肉的蛋白精華蒸出雞汁,才含有豐富蛋白質。相反用含有骨的肉類去煲湯,骨髓及骨頭的脂肪會溶在湯中,令到湯水變得高脂肪,所以建議煲湯時最好選用起皮去骨的瘦肉。
配料方面,多數選用紅蘿蔔、瓜類、粟米、栗子等等。蔬菜類的熱量大部份都很低,如果吃蔬菜的湯渣,熱量不會太高,但是,如果喜歡吃粟米、栗子、粉葛、淮山、蓮子、百合、薏米這一類高澱粉質的食材,便要留意,尤其是需要控制血糖人士,如果進食這些高澱粉的食材,必須要減少其他澱粉質如飯、麵的攝取,而這一類的湯水相對糖分也較高,要限制每次最多一碗。 至於煲比較長時間的老火湯,會令肉類的嘌呤釋放在湯水裏,對尿酸高人士來說要特別留意。 (04/2024)